招生就业兼程并进
聚焦高考新规,夯实招生工作。面对新高考改革,学校前瞻谋划,优化招生方案与宣传策略,招生就业工作处协同各院(部)有序组织,于8月10日圆满完成录取工作,共录取普通本科新生4150人,计划执行率达100%,生源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生源质量再创新高。beat365官网今年在陕西及多省专业组录取位次显著提升,其中陕西省物理、化学类80%专业最低位次明显高于去年,河南省物理类112组最低位次提升近11000位。营造良好环境,维护录取公平。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录取工作,校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选派10名学生志愿者坚守热线电话,累计接听咨询电话近万次;招生网与官方微信号实时发布录取信息,校纪检监察机构全程监督,确保录取公平公正。录取结束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印、分装并邮寄录取通知书,及时把通知书送到考生手里。精准指导帮扶,强化就业育人。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校领导、学院负责人、专业教师等90余人分批赴新疆、广东、绍兴等地开展就业对接,深化区域合作;联合多部门组建工作组,赴经济发达省份的210余家企业走访调研,拓展岗位1500余个;举办毕业生源推介活动,聘请15名职业导师,新增30家合作企业,设立12个就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简历直达终面等绿色通道;就业指导“不断线”,办理档案转寄5000余份,服务400余人次,全力保障毕业生就业便捷顺畅。


招标采购效能释放
聚焦重点、强化协同,全力保障关键项目采购落地。招标与采购管理处主动对接省财政厅,高效落实2025年超长期国债设备更新计划,顺利完成政府采购预算申报;组织召开项目需求书填报解析会,面向各项目负责人详细解读政策要点与规范要求,累计完成20余台关键设备需求书的编辑制作。协同网络信息化管理处推进校银合作项目,持续跟进第六批信息化采购需求,强化过程指导与督促,确保需求准确、合规;联合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网络安全学院等单位顺利完成网安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办公家具采购任务,为学科发展提供招采保障。精心服务、优化统筹,切实提升招采工作质量效率。有序完成两校区食堂大宗物资供应商公开遴选,临潼校区食堂餐饮服务企业、学生公寓供电电缆改造工程招引,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提升改造和图书馆数据库、图书购置等招标项目,以优质服务助力学校降本增效,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和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教学单位锐意进取
计算机科学学院:访企拓岗促就业。学院领导班子带队赴浙江、深圳开展企业调研,走访蚂蚁集团等头部企业、校友企业及商会企业,看望毕业生、深入了解用人需求。赴航城蓝鸥产业人才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共商实习实训与成果转化,致力培养契合市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优化配置夯基础。为支撑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学院划拨12间专业实验室,班子成员带领团队顶着高温天气完成740余件、价值413万元设备的清点调配与搬迁,推进7间实验室线路改造,完成新工科共享实验平台二期论证、多学科服务器资料完善及公共机房迁移方案规划,夯实新学期教学科研基础。实践育人显成效。学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3支校级、33支院级团队,聚焦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十大专题开展实践,“数智赋能,普语润藏”团队赴西藏日喀则建立首个西藏实践基地。组织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

理学院:学科竞赛“燃”起来,以赛促学砺真功。理学院组织骨干教师与企业导师组成赛训组,暑期积极备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数学和物理实验竞赛等重点赛事,实施“周度研讨—模块突击—全真模拟—赛后复盘”四阶段训练。师生共同钻研技巧、打磨方案,完成多轮模拟演练,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多项荣誉。访企拓岗“跑”起来,校企协同搭桥梁。学院领导带队参加台州“百校走访名企”政校企对接活动,与多家企业面对面交流,就实习实践、产教融合和招聘等达成初步合作,精准对接理科人才需求,为优化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提供方向。社会实践“活”起来,青春扎根显担当。学院组建多支“三下乡”团队,赴乡村、基层学校与企业开展科技助农、教育关爱和数字治理等服务。学生完成问卷访谈和数字化报告,开展测土配方、农产品质检与科普宣讲,以及中小学数理启蒙和实验安全教育,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行动,学理报国、贡献力量。

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科研竞赛双突破。教师团队带领学生持续投入科研攻关,在多场景推动课题进展与能力提升。学生获“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成图大赛建筑类团体三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一等奖、中国制冷空调行业科技竞赛二等奖;两支队伍获陕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三等奖。社会实践展风采。学院组建19支团队,教师带领100余名学生赴陕西榆林、杨凌、旬邑、白水及安徽宣城等地,开展生态文明、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实践,获《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报道。资助帮扶暖人心。辅导员赴陕西兴平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深入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与资助政策,收集家长意见建议,深化资助育人实效;赴中建东方装饰(上海)等企业,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实习就业对接,为学生拓展优质就业平台,助力学子高质量就业。

(组稿:马砚之)